【按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许多企业走到了发展道路的岔路口。以转型升级为路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是短缺经济,产品不愁卖不掉。而现在短缺经济已经转向过剩经济,在技术层面,低成本制造优势正在丧失。转型与升级是两个不同概念,转型是指产业的转移,而升级是同一个产业技术的提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转型很重要,但要立足于本地,立足于升级,而不是一味地好高骛远、盲目跟进,企业发展要从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转变。产业集群要做大做强,不是做产量,而是要注重研发和营销,这些才是核心的。在价值链条中,研发设计、营销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而生产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越高,产品附加值越高,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企业附加值也越高。转型升级本质是“匠心+创新”精神。匠心精神是向后回归,追求至臻至美;创新精神是向前探索,寻找新的方法。企业要把握转型升级的精神本质,通过规划加以落实。要从满足需求向创新需求转变。(陈建榕)
黄河碛口镇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

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

如今,随着陆路交通的高速发展,与鼎盛时期相比,碛口码头以往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的繁忙景象已不复存在。人类利用天然河流发展航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内河运输对人类的文明和生产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以长江、黑龙江、珠江水系及大运河为骨干的内河运输几经兴衰,改革开放以来正处于振兴时期,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运输方式和船舶类型。黄河,历史上也曾是百舸争流,但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种种的原因,致使黄河航运没有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引,全面规划,综合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工作已提到日程,现代化建设急需开发黄河两岸的煤炭资源,急需将开发出的资源运往全国各地,特别是山西、陕西和内蒙,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急需开发水路运输,利用黄河开发运输生产。近几年来黄河沿岸各省曾投资建造一些运输船舶,在不同河段上开展了运输生产,但由于在船型的开发上缺乏认真深入地调查研究和统一规划,有些船型盲目引进,再加上有的船舶建造质量低劣,致使建造的许多船舶不适于黄河的河道条件或因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低而搁置不用,造成了一些损失和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反思:黄河能不能开发航运?黄河的航道如何治理?什么样的船型和运输方式才能适合于黄河的水文和航道条件?在交通部的正确领导下,黄河水系成立了“黄河航运规划办公室”,国内有关专家也云集黄河,为开发黄河航道出谋献策,黄河航运规划也即将通过评审,黄河的船型亟待进行可行性研究。

开发黄河船型的意义
所谓开发黄河船型是指:设计和建造适用于黄河上航行,符合黄河航道、水情及运输货物特点的,工作性能可靠,稳性和操纵情能好,经济效益高的船舶类型。黄河区别于其它河流具有很多特点:它流量不稳,受各电站的调峰影响比较严重;水浅;水流速度大;河床比降大;含泥沙量高、险滩、浅滩多;属于北方封冻河流,年航运时间短;碍航闸坝多,有的河段游荡性严重。所以不能简单照搬和盲目借用其它河流的船舶船型为黄河利用。黄河干流历史上从未系统地研究过适合黄河航运的船型,一艘真正符合黄河特性的船舶是众望所归了。改革开放以后,黄河航运正式列入国家的开发计划,目前全线的规划工作和府谷——禹门口段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全面铺开,作为黄河开发一部分的黄河船型的研究和开发也势在必行,必须尽快扎实开展起来,研究和开发黄河船型可行性分析。

1、研究和开发黄河船型有一定基础
从春秋战国开始,黄河就有船舶航行的记载,解放前黄河航运有一定发展,有一定数量木质的无动力驳船,当地人称大肚船,这种船为满足黄河上航行的稳性的要求长宽比L/B一般很小,因而其航行阻力较大,航运效率较低。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黄河航运有了很大发展,用于黄河航运的各种船舶逐年增加,机动驳,客货轮相续投入营运,其船型都有一定研究和开发。航运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黄河船型。现在航行于黄河上的客轮有60客位豪华游艇,120客位0.6米吃水客货两用船和一些渡口小渡轮。货轮有lOT、15T、20T、25T、30T、50T、500T等木质、钢质的。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拖轮、汽车渡轮。数量和形式之多是空前未有的,尽管各船船型不一,还存在不少问题,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黄河船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我们在此基础上总结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少走弯路,借开发黄河的东风,把黄河船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开展起来。

2、研究和开发黄河船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发黄河航道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众所周知,黄河两岸的矿产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就山西段而言其贮量是很大的,品位也很高,而且开采方便。遗憾的是,由于交通不便,两岸又属山区地带,所以只能阻运定产,影响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黄河流域又属老革命根据地,沿岸大部分地区都比较贫困,由于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使这些地区人民的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都比较落后,所以黄河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其开发和利用就十分重要。随着黄河航运的开发,这些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航运开发的关键在于货源组织,航道治理和船型选择。如前所述,黄河两岸的货源充足,航道工程及港口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所以要及时组织力量,根据工程规划及航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船型的研究工作。
3、必须提高对开发黄河船型难度的认识
以上分析了开发黄河船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还必须看到,要将这一工作深入持久,扎扎实实开展起来是有很多困难和问题的。首先;船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而且黄河船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基础又很薄弱,可供参考的资料很有限,再加上黄河的特殊性:水流湍急、滩多、水情复杂。从局部利益上看,担负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风险,可能是既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所以有些部门,有些领导不愿承担,或有待观望的想法,或研究和开发黄河船类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明。另外,船舶船型的研究和开发与航道、港口、码头,货源组织等多个系统工程密切相关,是一项技术性相当强的工作,既要考虑近期又要规划远期,既要顾及先通,又要照顾后畅,所以既要有船舶设计研究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系统工程学术水平。因此看来,研究和开发黄河船型的工作,困难和问题是相当大的,我们必须在积极支持和倡导这项工作的同时,充分估计到开展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不屈不挠,才能付诸实施。
对研究和开发黄河船型工作的建议
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科研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关心,把研究和开发黄河运输船舶船型的工作作为开发振兴我国黄河航运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重视。开展这项工作,也许暂时还不能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要从长远从国家和全局的利益出发,积极动员各种力量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
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从政策上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开展这项工作是国家开发黄河航运整体步骤的一部分,从长远来说将产生具大的社会效益。在目前航运不太景气,科研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以鼓励这项工作的开展。应以税收、投资方式和贷款利率上给予一系列的优惠。要把黄河造船钢材、木材、等原材料和动力设备等的供应列入国家计划之内,所需的燃料润滑料也要根据黄河开发航运的需要逐步列入国家计划,使航运部门有利可图,形成良性循环,使船型的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应用科学指导工作。研究和开发黄河船型是一项技术性强,知识要求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门学科,所以我们开展工作必须要有可靠的科学保证,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要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结合航道和货源的具体情况以及黄河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有的要进行模型试验,不可盲目地进行设计和改造。
要总结以往的经验,对黄河船型的开发和研究要有序进行,要针对各航段不同的特点,由专业设计部门统一研究设计,不能再盲目引进或胡乱选用其它水系图纸进行改造,对造船厂家的选择也要有调查研究,以保证船舶质量。

要结合黄河航运规划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由近至远,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开展船型的开发工作,船型的开发一定要与航道,整治规划密切结合,分层次地进行开发。(参考资料来源:临汾市地方海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