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处处长陈昌伟一行到访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围绕广东省船舶工业发展现状、产业布局、转型升级路径及新质生产力培育等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广东船协秘书长陈建榕热情接待调研组一行,双方就如何加快推动广东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陈建榕介绍了我省当前行业发展情况。广东船舶行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江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地,粤东、粤西较薄弱,行业出现中间大,两头尖形式,发展不平衡。广东作为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拥有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龙头企业,并在高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2024年,全省船舶工业产值稳步增长,但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仍面临产业链协同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挑战。
陈建榕提出,广东在产业方面要补齐短板,发展相关多元产业,在能力方面要避免重复建设,要向绿色智能和新质生产力要动能,才能持续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陈建榕并从特种装备新发展、船海装备新需求、传统产业新机遇、未来产业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表示,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风险和挑战两相并存,国内外对特种装备的需求持续增长。广东作为我国重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应充分发挥黄埔文冲、广船国际等龙头企业在特种装备、高端船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陈建榕认为造船已进入技术转换时代,亲环境船舶、智能船舶、新一代燃料推进船舶(包括LNG燃料、氢燃料、氨燃料、甲醇燃料、电力推进等)、无人驾驶船舶、智能船舶等,任何一项新能源动力系统的诞生,势必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大系统中的主体,当传统船舶配套体系处于发展瓶颈阶段,另辟蹊径通过转型升级,加快融入新质生产力,实现弯道超车。
陈建榕并提出,希望政府结合我省产业发展特点,研究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在科研攻关、场景开放、金融扶持等方面提供保障,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和资本集聚广东。协会也将搭建“产需对接”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陈昌伟表示,船舶工业是广东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升级对我省建设“制造强省”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将认真总结梳理本次调研所得,吸纳进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发挥应有的决策咨询效果。(供稿:连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