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人们逐渐意识到海上资源开发、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对海洋进行探索,科考船作为人类调查和研究海洋的重要载体工具,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海疆辽阔,在维护海权等需求推动下,具备科考功能的船舶应运而生,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科考船实现了从改装到专业新建,从近海到深海、远洋、极地的进程中逐步迈进……。
中船黄埔文冲作为国家骨干造船企业,致力于服务国家需求,其科考船发展历程,可视为国家科考船、海洋科技不断发展的缩影。

从2004 开始,为满足国家海洋维权和科研探索的需要,黄埔文冲勇挑重责,积极承接具科考功能的海监船,为国家海监系统打造了5艘1000吨Ⅱ型海监船,该型船兼具海监执法和海洋科研调查双重功能,这也是“科考船”的雏形。

2011年交付了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科考船,标志着黄埔文冲公司正式进入科考船领域。
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科考船除了具备专业的科研能力,还需符合动力定位能力、灵活的操作性能、低速航行性能、一定的电站冗余度、低噪声及低振动性能等技术要求。2011年,黄埔文冲公司第一艘科考船“海洋石油708”交付,该船是3000米水深多功能作业船,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体现,标志着该公司建造实力升级。
马航MH370失联后,为满足国家对救助船的更高需求,“南海救102”应运而生,该船是我国首艘深海救助作业母船,具备在6000米水深水下扫测定位、救助的能力,是当时我国救助船的能力升级。
据了解,黄埔文冲在建科考船占国家新造科考船30%。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具备全球航行和全天候观测能力,技术水平和考察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目前国内3500吨级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的空白。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科考船项目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一大亮点。截至去年8月,我国正在设计或建造的海洋科考船约为10艘,新建、在建数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有3艘由黄埔文冲公司负责建造:大洋二号、南极磷虾船、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
黄埔文冲在发展科考船的路上,逐渐形成了批量化、专业化的建造模式,掌握了薄板变形控制、振动噪声控制、海洋科研调查装备安装与调试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创出了“质量过硬、可靠顶用、保障到位”的品牌特色和“精(品)、细(致)、美(观)、特(色)”的工程品质,成为了我国科考船发展的有力支撑,推动我国科考船驶向地幔,驶向两极!(来源:黄埔文冲)
【小知识】
科考船,包括由政府或研究机构建造运营的用于水文测量、海洋科学研究、极地研究、渔业调查的科考船,也包括由油气公司建造运营的用于油气探测的地球物理地震调查船。一般可分为全球级(Global)、大洋级(Ocean)、区域级(Regional)和近岸级(Coastal)。
“Research Ship”出于不同调查需求,必须有自身独特的调查手段,并且应当具备适应各种调查能力的航行状态。
“海洋石油708”"海洋石油701"“海洋石油702”均具有三千米水深勘察功能。但“海洋石油286”只具备多种海洋工程作业功能。
科考船和海洋工程船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船舶,其先进性应与同类船舶进行比较,从目前来看,“海洋石油708”"海洋石油701"“海洋石油702”与“海洋石油286”都是先进船型,在业内很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