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汕头交通70年 汕头交通之声FM1072
乘风破浪的汕头造船业
1951年6月,汕头市造船工程处组建…
依海而生的汕头,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有个体修造木质船的工场 30多家,而大部分修造船工人分散到香港、越南、泰国、广州一带打工,不成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6月,汕头市人民政府把分散的 28家修造船、修机工场联合起来,组建了汕头市造船工程处,拥有修造船技术工人108人,后来成为人们熟悉的“汕头造船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西港路1号。
汕头造船厂 /摄影 张烈华
汕头造船厂厂长许宜杰:“我们在50年代就开始造木船,60年代开始造水泥船,70年代开始建造钢质船,80年代我们的产品就进入了港澳台市场。
1979年,汕头造船厂建造的500T供油船
70年代末,我们(汕头造船厂)开始给南海舰队建造36米打桩船,汕头造船厂因此荣获省政府颁发的技术革新成果三等奖和市科委颁发的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年,36米打桩船正式完工
到了8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给交通部二航局建造的250吨起重船,当时是国产产品建造起重量最大的一艘,所以也获得了交通部唯一在粤东地区工程船的定点厂资格。”
新世纪以来,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逐步推进现代化管理,汕头造船厂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许宜杰:“90年代,随着汕头港口发展,到2000年代,我们主要是建造一些工程船,船舶已经开始逐步走向大型化。从我们汕头本土到国内一些港口,到进入东南亚、中东、非洲市场,当时承接了一批东南亚远洋拖轮、新加坡的油轮。我们过去70年代做的是500吨的机动船,到了2013年的时候,我们做了6500吨的成品油轮。这个船的技术含量各方面都是比较高的,满足新加坡注册的有关油船的最新规范,排水量是9833吨,无限航区。这是汕头造船厂建造的最大吨位的机动船舶,圆了汕头造船人建造万吨大船的梦。”
汕头造船厂出口新加坡的成品油轮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汕头造船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许宜杰:“近几年我们参与了珠港澳大桥建设项目里边的配套,生态施工的一个打桩船。2017年为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配套的一个DCM打桩船和PVD工程船,属于一种环保施工的国际新开发的船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集船舶、深层水泥浆搅拌、智能化施工管理、船舶自动调倾系统等技术于一体的新产品。尤其‘恒通2号’是国内桩头最多的PVD工程船,共12桩。
“恒通2号”是国内桩头最多的PVD工程船
按照习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海洋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我厂作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厂,下来主要是打造一些新能源船舶,比如韩江整治的新能源船舶、海上风电的配套项目、牛田快速通道的配套工程,做好高端船舶的研发,响应我们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国外合作造船项目继续下去。我们要借契机做强做大,往高端、能源、环保方面的产品去发展。”
资料提供 汕头市交通运输局
记者 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