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制造业而言,探求精益生产真的重要吗?
精益生产管理可以使库存量下降,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精益生产管理是什么?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
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
精益生产管理有哪些特点?
01、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
精益生产管理强调个人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尽力发挥人的能动性,同时强调协调,对员工个人的评价也是基于其长期的表现。协同工作使员工工作的范围扩大,激发了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更有利于精益生产管理的推行。
02、零浪费目标
生产中的无效劳动和提前进入库存的过剩劳动都是浪费。杜绝这些浪费,精益生产管理要求毫不留情地撤掉不直接为产品增值的环节和工作岗位。
03、柔性制造系统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柔性制造方式,它不追求制造设备的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而强调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和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先进技术。
“完美”是精益生产管理不懈追求的目标,即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消除废品,降低库存,降低成本和使产品品种多样化。追求完美是无止境的,这就要求企业永远致力于改进和不断进步。
精益生产管理有什么作用?
01、降低库存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追求无库存生产,或使库存降低到极小的生产系统。降低库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和降低成本,而且低库存是需要高效的流程、稳定可靠的品质来保证的。
在精益生产方式里,库存是浪费,是不该被保有的,而我们认为库存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表面损失
◆ 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找寻、防护处理等浪费的动作。
◆ 占用过多仓库场地及场地建设的浪费。
◆ 保管费用。
2、潜在损失
◆ 占用流动资金,降低资金周转率。
◆ 需要额外承担资金利息。
◆ 市场变动时有销售不出去的风险。
◆ 在库物品劣化变质的风险。
3、意识方面的损失
掩盖问题,造成假象。当库存的水位高涨时,管理者就感受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失去了改善的机会。正因为这么多损失,所以精益生产管理才强调降低库存,以零库存为目标。
02、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
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在精益生产管理中,流程管理很重要。流程管理好了,对整体的效益提高是相当大的。
精益生产流程管理如下:企业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值的工作,即顾客愿意为此多付钱的工作;非增值的工作,不为顾客创造价值,但为了增值的工作得以完成,它是不可缺少的;浪费,即既不增值也无助于增值的工作。
03、建立无间断流程以快速应变
建立无间断流程,将流程当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从而快速应变客户的需要,这点对于精益生产管理是很重要的。
04、消除八大浪费
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八大浪费涉及: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那么企业就会快速发展起来了。
精益生产管理就是消除这八大浪费的专家!在所有浪费之中,物流是关键,从削减库存着手,是精益生产的典型做法。
05、全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做对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因此,应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家管理,在精益生产管理中,它要求低库存和无间断流程。
06、标准化与工作创新
在世界各地的工厂,你会看到同样的流程,同样的人力配置,同样零部件在统一规划的平台上生产。这种高度重复性,保证了最佳的经验可以传承下去,可以使生产达到同样的高效率,企业的体质是一个对内外市场快速响应的优秀体质。这也是精益企业多年来稳定迅速健康成长的秘诀之一。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家管理。
07、满足顾客需要
在精益生产管理中,满足顾客需要就是要持续地提高顾客满意度,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不惜牺牲顾客的满意度是相当短视的行为。
08、精益供应链
精益供应链是将从产品设计到顾客得到产品,整个过程所必需的步骤和合作伙伴整合起来,快速响应顾客多变的需求,其核心是减少、消除企业中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09、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
尊重员工就是要尊重其智慧和能力,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为企业也为自己做得更好。所以说,精益的企业雇佣的是“一整个人”,不精益的企业只雇佣了员工的“一双手”。
10、团队工作
在精益企业中,灵活的团队工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时候同一个人同时分属于不同的团队,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团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呢。一个企业光靠老板和领导是不行的,一定要有自己强有力的团队。
精益生产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面对这样的管理方式,企业不能不重视,只有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才能为自己的企业获得一定的效益,才能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等待者;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等待者;
生产现场就是市场,管好生产现场就是占领市场!
精益管理——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
某刀具厂自2011年导入精益管理,节省有形成本上千万元。
某航空液压厂自2013年导入精益管理,人均小时产能效益提升了12%。
某钢铁厂自2014年导入精益管理,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
某化工厂自2016年导入精益管理,质量提升20%以上。
误区一【精益就是做几个项目】
这绝对是对精益的误解。纵观成功的精益企业,他们与传统企业最大的不同其实不是看板拉动式生产,或是有按灯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文化不同。就如很多人总结的实施精益的三重境界:工具、系统、文化。企业理念或文化的不同才是企业卓尔不群、基业长青的基础。
误区二【精益只是管理层的事情】
很多企业实施精益往往是从培训开始,但企业老板重视的结果是各部门的经理都来参加培训,这类企业认为,改善只是经理们的事情或者项目小组的事情。其实,精益管理若要持久地成功进行,需要上至董事长,下至扫地阿姨的全体人员参与。
误区三【没有授权】
营造持续改善的氛围需要高层管理者切实授权给下属,同时给他们以鼓励。因为改善不总是马上见效,甚至有可能失败,如果管理层不充分授权,不担当起相应的责任,无疑就不会有员工的积极参与。
误区四【精益就是在生产线实施改善】
曾有一位老总邀请精益专家到公司参观,看看能否帮他装配线从直线改成U型,因为他看过别的企业通过装配线的改造大幅度提升了人工效率,参观完后,专家的建议是:需要同时改善仓库管理、来料质量、生产计划等才能成功运转U型生产线,因为精益的成功需要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功能模块相互配合,同时改善。
误区五【精益是一次性成功的事情】
很多企业在实施精益时会定一个量化的目标,比如生产效率的提升或质量的改进,要求实施团队在一定期限内实现,当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后,大家都会舒一口气,认为可以歇歇了,可是几个月过后,之前取得的成果在慢慢消失,原因很简单,精益不是一次性就能取得成功的,精益是没有最终目的的长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误区六【精益就是若干工具的应用】
工具和表单的应用是精益实施的必要方面,但是如果只是醉心于这些,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若要企业更上一层楼,那就需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生产系统。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的,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希望企业在追求精益时跨越重重陷阱,顺利实现这一境界。(来源:华谋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