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一个从内陆发展起来的国家,18世纪初,彼得大帝通过大北方战争夺得了波罗的海边的一块土地,这就是今天的圣彼得堡(苏联时期称为列宁格勒)。因此作为俄罗斯最早的出海口,圣彼得堡为中心的波罗的海地区有着俄罗斯最早的造船厂。1991年4月,中苏关系刚刚改善,笔者有幸作为赴苏考察组成员之一,学习苏联“两段造船法”水上合拢建造技术等,同时,展开了一场小小的巡礼,调研了这些被誉为是海军舰艇摇篮的造船厂、苏联造船工业和尖端的海洋装备实验室(克雷洛夫中央科学研究院)。特别是,苏海军军舰的摇篮——波罗的海船厂引起我们极大兴趣(当时,苏联第4艘“彼得大帝”号,也是最后一艘Ⅱ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正在建造之中)。过去,波罗的海船厂总是吸引着全球的眼光,现在它还时不时的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俄罗斯海军之父——彼得大帝
波罗的海造船厂建立于1856年,是俄罗斯唯一能建造最大排水量为10万吨级商船的船厂。主要船舶产品是大型核动力潜艇和核动力破冰船。目前俄罗斯的所有核动力破冰船和核动力水面舰艇都由波罗的海造船厂总装生产。除总装外,该船厂具有很强的配套生产能力。所生产的船舶配产品主要包括船舶螺旋桨、轴、锅炉、热交换器、各种配件、模块化舱室和船用家具等。
海上巨兽——“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波罗的海造船厂主要建造各种级别、类型的军事舰船及核动力船只。波罗的海造船厂是俄、苏海军军舰的摇篮,至今共建造了约400艘战舰,在俄海军舰艇史上,3次(俄日战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帮助海军舰队重新崛起,二战后还参与建造了俄罗斯的核盾牌。最近20多年来,建成了一系列装备核动力装置的大型战舰,最著名的就是"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它是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水面战舰,被誉为"航母杀手"。二战前后,波罗的海造船厂共建造了285艘军舰和潜艇,主要项目主要有:6艘"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1949-1955)、19艘排水量为1050吨的613型中型鱼雷潜艇(1952-1958)、2艘排水量达3200吨、装备П-5或П-6型导弹系统的651型柴电潜艇(1956-1959)、4艘Ⅱ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1974-1998)。最后一艘是“彼得大帝”号于1998年正式服役。其余三艘巡洋舰在苏联解体后则长期处于封存状态。1999年以来还为印度建造了3艘4000吨级的“克里瓦克”级护卫舰。
“基洛夫”级巡洋舰的排水量高达2.59万吨,最高航速31节。该舰配备的武器系统极其强大,包括20枚射程达500千米的“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两套S-300F防空导弹系统、两门130毫米口径的舰炮和8门30毫米口径火炮,此外还包括反潜导弹和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器。每艘巡洋舰还搭载有三架卡-27反潜直升机。综合火力超级强大。
俄将对基洛夫级进行彻底的现代化升级改造。除保留船体和核动力装置外,其他设施和武备将是全新的设计和技术。安装最新型的通用舰载发射系统,新系统能够装填各种导弹,包括反潜火箭鱼雷、防空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反舰导弹数量将由先前20枚增加至80枚。新发射系统还可发射用于打击航母的“玛瑙”或“口径”反舰导弹。其防空能力也将得到加强,改装后舰上将装备俄最新式远程防空系统S-400所使用的导弹和其他近程防空系统。
根据升级和改装计划,“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导弹巡洋舰将从2018年开始重新服役,服役期可延至2030年-2040年。据俄军估计单艘基洛级核动力巡洋舰翻新的预算就高500亿卢布(约合15.16亿美元)。
苏联为世界大战而准备的武器虽然看起来傻大笨粗,实际上体现了俄罗斯人粗狂外表,内心却极为细腻的一面。也就是在笔者考察苏联的同一年的年底,苏联解体了。此后,俄海军尚未建造过一艘新型大型水面战舰,当然,时代局势动荡不安、财政资金匮乏、腐败现象严重等情况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反观俄罗斯走过的道路,如果不改变舰船建造的经济方法,改革整个体制,在市场条件下,工厂要想多创造价值,必须减少各种延期现象,即使现在俄海军预算赶上美国海军的水平,也同样不会得到新型舰船。尽管波罗的海造船厂在苏联解体后受到重创,但迄今为止,该厂仍然与北方造船厂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军舰制造场所。
2006年5月22日,为纪念波罗的海造船厂建立150周年,俄罗斯邮政发行一枚小型张,主图是“北京”号油轮,周边还有8艘各种不同的舰船。
目前,波罗的海造船厂优先发展商业船舶的建造,主要是运送石油和天然气的大型油轮、运送化学物质的专用油轮、普通货船、高科技供应船、浮动海水淡化系统和能源系统等。世界上最厉害的破冰船——22220型LK-60YA级核动力破冰船就是出自波罗的海造船厂:
波罗的海造船厂标志,核子标志有其特殊涵义:

波罗的海造船厂标志,核子标志来源于其作品
由波罗的海造船厂生产的世界上动力最大的破冰船之一——“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船体于2017年9月22日下水。22220型LK-60YA级核动力破冰船共计划建造3艘,均由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据报道,该核动力破冰船配备两个RITM-200型核反应堆,每7年添加一次燃料。“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长173.3米,宽34米,排水量3.35万吨,可以破除3米厚冰层。
“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建造的部件90%以上来自俄罗斯本土,是俄罗斯进口替代政策的一个光鲜例证。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当天“西伯利亚”号下水仪式发来贺电,表示强大核动力破冰船的建成将大幅提高俄罗斯核动力舰队潜力,巩固俄罗斯海上强国地位。
波罗的海造船厂在俄罗斯国内每年都能稳居前茅,主要得益于发达的、广泛的机械制造领域,企业机械制造生产的综合性,能满足各种各样客户的广泛需求,保障各种产品的顺利转型升级; 波罗的海造船厂几乎是以市场垄断者的身份进入这一领域的。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俄罗斯,没有波罗的海造船厂的参与,任何水面舰艇或高端船舶都无法顺利建造,工厂能自行保障舰船制造所需全部零部件的研制,与其它造船企业相比,拥有较高的自主生产水平。
不过,在舰船生产方面,俄罗斯是个独特的国家。在美国,只有造船企业负责舰船制造,而在俄罗斯,却远非如此,造船厂和设计局是分立的。在美国,舰船设计工作主要在造船企业进行,即使吸引设计公司参与,也必须由造船企业控制。业内人士清楚,如果设计师设计出的一些方案,经常与造船厂的生产能力和实际状况不符,必然导致设计修改频发,不但影响舰船建造周期,还造成严重浪费。苏联解体后,俄海军舰船大规模处于休克状态,还有许多设计方案少有问津。更严重的隐患是,十多年来,许多著名的设计单位名存实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丧失了业务能力。笔者曾经在美国HAVENS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美国公司设计所里就雇佣了一些俄罗斯船舶设计局的工程师。据悉,从1994年起,波罗的海造船厂已经不再使用专业设计局的图纸,全部改由工厂设计技术处负责。(文/建榕)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