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吴秀霞 王倩 中国船舶报
2018上海国际游艇展进入第2天
重头戏当然是——
2018年中国国际船艇产业发展论坛
4月27日,2018年中国国际船艇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3M10会议室举行。本届论坛纵观国际和国内船艇产业发展历程,规划船艇产业发展之路,来自造船、航运等业界学术精英及造船界元老们一起围绕智能船舶、绿色船艇、环保治理、游艇产业发展趋势等当前热点话题,探讨如何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合适的滨水休闲装备及码头俱乐部,并不断创新各阶层水上旅游服务的需求。
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王琦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他表示,中国(上海)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至今已举办23年,已经成为历史久、规模大、参展品类全、品牌多的综合性船艇展,有效推动了中外船艇行业的合作和中国船艇产业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此次举办的中国国际船艇产业发展论坛致力于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工程师等业界人士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游艇、休闲艇、公务艇等船艇产业的发展提供具有行业宏观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支持,将积极促进各类船艇在设计、研发、建造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方向和新机遇,推动智能船艇,以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科学院上海产业与技术情报研究中心项目主管马征远围绕中国游艇产业发展历程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的要素特征做了主题发言,并介绍了我国游艇产业发展态势,重点分析我国游艇产品贸易情况,梳理了当前国际贸易中四大类主要产品的贸易规模、结构占比及其变化趋势。
国际船舶工业(IBI)杂志编辑Ed Slack介绍了美国与欧洲船艇市场现状、销售趋势以及欧美游艇市场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机遇,并就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波兰等欧洲船艇建造国家船艇建造、出口情况做了深入介绍。他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欧美船艇市场存在巨大挑战,加快研发新产品,积极推进船艇集成系统、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年轻人对游艇租赁或短期周末用艇的休闲需求,将迎来新机遇。
自然颖源设计咨询总监刘小颖表示,水上(海上)游弋、滨水旅游和水上水下运动已经逐渐成为全市新的旅游热点。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优秀的游弋地区仍然少为人知,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从陆上和水下考古遗址,到海洋、滨水和陆上的自然生态保护区,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地理和文化遗产内涵也少为人知。他表示,游艇产业需要政府的组织和产业互动,呼吁在不同国家之间成立水下遗产保护平台,使水下遗产地点能够公开化,让公众知道了解水下遗产。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肖岗行介绍了游艇制造过程中VOCS排放治理整体解决方案。他表示,游艇船体主要为玻璃钢制品,在制造过程中由于使用了玻璃纤维、树脂、有机溶剂和胶衣等,制作过程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异味;同时,环保达标和检查力度增强,使游艇产业面临生存压力;游艇企业由于不了解和掌握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和治理设备投资情况,处于被动观望或停产、半停产状态。为此,通过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采用沸石转轮吸附浓缩+催化氧化装置一体机等整体解决方案,将助力游艇企业获得环保达标及节能减排目的。
海南三亚半岛帆船港港口总监高德华就游艇俱乐部的发展前景做了报告。他表示,游艇俱乐部是游艇码头的核心和灵魂,应始终纳入任何码头项目的商业计划,然而,在中国,大多数游艇俱乐部都未能吸引会员并为游艇码头带来活力,失败的原因在于中国游艇俱乐部大多数无商业计划、游艇俱乐部与码头无配合作用、缺乏专业管理能力、销售及市场之间的概念混淆,缺乏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短期愿景。因此,他建议游艇俱乐部加强商业计划,扩大会员量,建立有趣的社交平台及活动中心,并加强团队凝聚力管理。
法国NDA集团副总裁邱杨就如何将游艇码头打造成一站式旅游及体育滨水目的地做了主题发言。她表示,体育和旅游IP的引入,提升项目的可辨识度、独特吸引力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及清晰的目标客户群定位,有人气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开发以及人流量都是游艇码头打造“梦想目的地”的必需因素。
上海红双喜游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娟在发言中分析了中国“休闲旅游产业下的游艇刚需机会”。她认为,在休闲旅游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中国游艇市场的刚需机会正在来临,游艇的属性正在从“拥有”向“享有”转变。“红双喜游艇充分利用游艇的“享有”特质,尝试在乐水体育水上基地开设游艇、帆船体验活动,目前受众人群正逐渐增加。”周娟说,实践再次告诉我们,游艇帆船已经不是少数精英的拥有,而是大多数喜欢水上运动、休闲人群的大众享受。
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理事赵军堂在发言中介绍了山东省“休闲渔船的产业化发展方向”。他介绍说,日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了《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2018~2020)》,为山东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海洋牧场建设不仅为山东船企向海洋牧场平台、深水智能网箱、养殖休闲平台、养殖工船等海洋渔业装备领域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休闲型渔船和游钓便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赵军堂说,山东船舶在海洋渔业装备以及休闲型渔船和游艇等休闲游艇发展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中国船级社(CCS)武汉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朝霞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CCS在无人水面艇检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CCS《无人水面艇检验指南》进行了解读。据黄朝霞介绍,该《指南》基于IM0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理念,从总体目标、功能要求及安全技术要求三个层次阐述无人水面艇的检验要点。“在无人船舶检验方面,CSS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希望能与业内进行更多合作,在该领域进行更深入探索。”黄朝霞说。
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主管刘森林在发言中介绍了海天防务在无人艇在海洋救助领域中的开发研究。“如何解决好海上救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我们致力解决的问题。”刘森林说。他针对恶劣海况下通过无人艇对海上遇险人员实施救助及适用于海洋救助领域的无人艇开发和研究,围绕艇型的选择、主尺度分析、总体布置、线型分析、动力系统的配置、通讯导航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伍英杰介绍了沪东中华在船体分段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据伍英杰介绍,沪东中华在详细分析数字化车间业务的基础上,对数字化车间进行了总体设计,以液化天然气(LNG)船分段加工车间为对象,开展了数字化车间的应用验证,提高了LNG船分段制造自动化、数字化水平,提升了分段制造效率和质量,为未来实现船舶智能制造奠定了基础。
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智能船项目部主任李鑫以智能船舶项目为例,介绍了智能船舶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智能船舶关键技术。“安全、经济、高效是航运公司永恒的关注点,智能船舶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船舶在这三个方面的性能。”李鑫表示,从智能船舶1.0到智能船舶3.0,将可实现从辅助决策到半自主操作,再到完全自主操作的功能,将为航运业开启新的时代。
澳大利亚游艇码头行业协会会长安德鲁•查普曼在发言中呼吁中国的游艇港和游艇中心在设计和管理中关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对海洋、河流和湖泊环境已然造成破坏,全球的休闲游艇产业在专注于为人们提供享受亲水文化互动时,也应控制人类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安德鲁•查普曼表示,在游艇使用过程中保护环境,甚至于能够改善环境,是对各国游艇码头行业的挑战。“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可以安全、快乐玩耍的海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