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国际政治环境多变、市场波动可能加大、技术革新迭代加速的形势下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
.jpg)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在接受《中国船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船舶工业已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事实上已成为世界船舶工业的领导者。

当前技术发展迭代加速,中国船舶工业作为世界船舶工业的领导者,必须站在全球市场和产业格局下进行定位:
需要回答
技术创新未来走向何方的问题;
需要
在没有经验没有借鉴的情况下领导全球海事工业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
需要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将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服务商联合起来
建设全球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这些正是作为世界船舶工业领导者的中国船舶工业需要应对的最大挑战。
经济指标持续改善迎来全面收益年
2024年,全球船市超预期繁荣,中国船舶工业趁势而上,实现全方位突破,全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其中,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7%、74.1%和63.1%,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50.3%、68.2%和55.4%。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连续第二年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全球第一。

李彦庆表示,2024年船市超预期繁荣,首先体现在新船成交量的大幅增加,超过2023年底多数专家预测的水平,突破1.5亿载重吨;其次体现在新船价格保持高位,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接近190,趋近30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部分船型新船价格已创历史新高;再次体现在超级周期较长时间的延续,自2021年新造船周期开启后,已历经4年发展,目前仍保持着较强动能。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船舶工业主要船厂采取有力措施管控成本,再叠加汇率变化有利于出口结汇等因素,迎来
全面收益年,各企业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高端船舶实现新突破绿色转型尤为亮眼
2024年,中国船舶工业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成绩尤其突出,
斩获绿色产品订单占全球总量超78.5%,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彰显了中国船舶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决心和有力措施,在支撑全球航运绿色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这充分证明,中国船舶工业向绿色、智能、高端开展的产品结构调整正在取得实效。”李彦庆表示,“
中国船舶工业已经成为海事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贡献者、海洋装备建造领域的主力军与引领者。”
直面挑战塑造全球领导力
2024年,船市站上新高峰,2025年,中长期支撑市场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明显变化,但市场高位之后不排除出现一定波动。李彦庆认为,
此次的船市超级周期根本上依然符合全球海运贸易发展及新造船市场周期的规律,但背后有独特的逻辑,业界普遍认为
不会像上一个船市周期那样大起大落。
截至2024年底,超过25年船龄的船舶占全球船队(含在建)的6.2%,20~24年船龄的船舶占9.3%,15~19年船龄的船舶占18.6%,三者份额合计超过三成,约合运力5亿载重吨的潜在更新需求大概率将在未来5年持续释放。此外,2025年4月举办的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83次会议,将讨论确定航运减排的市场机制,这将有效推动创造更多的绿色新船需求。李彦庆认为,这些因素将共同发挥作用,促使此次船市超级周期得到更强的支撑。

李彦庆强调,
应对市场波动与国际政治环境变化是船企的常态。造船工业一直在风雨中前行,除研判好市场变化、推动技术创新以外,船企要做的就是有效控制成本、做好安全生产、高质量交付产品。他说,
中国船舶工业历经40多年立足国际市场的发展,建造交付的产品已经得到全球船东的高度信任,
未来还应在精细管理、技术进步、服务到位等方面开展更多工作,不断给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带来更多价值。
李彦庆认为,当前技术发展迭代加速,中国船舶工业作为世界船舶工业的领导者,必须站在全球市场和产业格局下进行定位,需要回答技术创新未来走向何方的问题,需要在没有经验没有借鉴的情况下领导全球海事工业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需要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将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服务商联合起来建设全球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正是作为世界船舶工业领导者的中国船舶工业需要应对的最大挑战。
来源:中国船舶报 记者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