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广东省商务厅发布
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典型案例
请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典型案例经验做法
推动我省贸易高质量发展
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下简称外贸基地)是国家商务部围绕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打造的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重要平台之一,是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创新驱动突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外向型产业集聚区,是贸易和产业有机结合的关键载体,是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重要抓手,对促进国家外贸外资稳增长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2011年以来,广东省商务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促进外贸基地建设的系列工作部署,多措并举,围绕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等方面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培育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发展的外贸基地。至2022年,全省共培育外贸基地83个,其中国家基地47个、省级基地36个,每个地级以上市均拥有1个以上外贸基地,基本涵盖了电子信息、家电、家具、纺织服装、陶瓷、建材、模具、生物医药等广东省外贸优势产业。外贸基地集聚企业33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万家以上,从业人员680多万;培育近70个区域品牌,注册地域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阳江刀剪”“顺德家电”“潮州陶瓷”“澄海玩具”“花都狮岭皮具”“西樵面料”“大朗毛衫”“湛江对虾”等一批区域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500多个,涵盖业务培训、检测认证、展示营销、信息咨询、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产贸领域多个环节;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每年组织外贸基地抱团参加线上线下展会100场次以上,服务基地企业1万多家次,持续完善海外营销网络,助力基地企业拓市场、抓订单。
为扎实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五外联动”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广东省商务厅遴选了13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典型案例。请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典型案例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复制推广,广泛宣传形成示范效应,推动我省贸易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广东省商务厅遴选的
13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典型案例
邀您一起学习!
1.广东省广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船舶海工)典型案例:数字化赋能企业产销研全链条发展
2.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典型案例: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基地“世界级时尚特色小镇”新名片
3.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家电)、珠海市打印耗材基地典型案例:线上线下抱团参展,高效精准开拓国际市场
4.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生物医药)工作站典型案例:发挥联盟作用 “政府+工作站”管理模式走出新通道
5.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玩具)典型案例:发展贸易新业态,持续优化产业带数字化水平
6.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家具)典型案例:通过新媒体多渠道多平台推动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基地特色产业知名度
7.广东省佛山市机械装备基地典型案例: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促进基地外贸转型升级
8.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声产业)典型案例:建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基地外贸竞争优势
9.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典型案例: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基地企业开拓市场
1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五金不锈钢制品)典型案例:好家品新会造
11.广东省湛江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海产品)典型案例:创新发展新产业 打造水产预制菜高地
12.广东省潮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陶瓷)典型案例:擦亮金字招牌 助力基地品牌推广
13.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餐厨用品)典型案例:多维度创新产业模式,“小”产品闯出“大”市场
01.广东省广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船舶海工)典型案例:
数字化赋能企业产销研全链条发展
为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推进广东省广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船舶海工)产业链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基地高质量发展,基地工作站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大力引导推动行业贸易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基地基本情况
广东省广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船舶海工)是国内公务船、支线集装箱船、挖泥船、客滚船、双燃料油轮及海洋工程的主要建造基地。年造船能力达440万载重吨,年承修能力达250余艘。从业人员约4.1万人,年产值约320亿元。拥有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两大央企,国家级研发机构4个。基地企业在国(境)外注册商标1个,自主品牌数量14个,年发明专利授权数1227个。配套华南地区最大的轴舵系加工中心,中山应用产业发展基地,在船舶配套、机电设备、钢结构和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具备强大实力。2022年,基地进出口约142亿元。
二、主要措施
近年来,基地龙头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号召,围绕产线智能化、产销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开展一系列工作。
(一)推动产线智能化。以广船国际为代表,开展AM系统、PDM系统、动能监控管理系统、生产资源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等系统研发应用。自主研发PDM系统用于AM船舶设计产品数据管理,提高AM系统的出图效率和出图质量,研发和实施了生产资源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
(二)推动产销智能化。以黄埔文冲公司为代表,重点打造了“一体化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围绕物资采购、基本出入库,率先将设计-物资-生产计划等关键业务环节一体化打通,满足基本物资账本准确性、配套及时性要求。基于自主研发的“船海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基础,构建了广东省船舶产业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推动服务集成智能化。以广州红帆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持续走在数字化转型时代变革的前端。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智慧管控、船舶数字化、智能技术、系统集成和平台应用推进与运维等五大板块。近几年,红帆科技数字化系统在各大船企推广应用,协助客户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和竞争能力。
三、成效亮点
(一)基地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基地两大央企广船国际和中船黄埔不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生产经营稳中向好。其中广船国际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订单数量(目前为止)位居全球榜首。MR船国内市场占有率为73.5%,位居国内第一;LRⅡ船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9.1%,位居国内第一;客滚船国内市场占有率约44.9%。黄埔文冲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固根基,2022年实现营业收128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5%;经营方面,共承接143亿元,主建船型共承接17艘船订单,自主开发船型共承接2艘船订单。
(二)数字化赋能产销研全链条发展成效显著。广船国际实现主力船型的工作包/派工单、标准工期等编制任务。完成造船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自主研发PDM系统用于AM船舶设计产品数据管理,提高AM系统的出图效率和出图质量。生产资源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最大限度将企业的生产力转化为生产率,并为智能制造夯实基础,从而实现公司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黄埔文冲公司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新设计编码体系与后道业务的关联关系,为后道业务深化应用打下基础;统一物资管理平台,提升物资采购业务工作效率;实现采购业务过程成本控制,统一成本归集口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建设及推广,接入了广东省内49家船舶基地企业,提供集中采购、产能共享、订单集散、供应链协同等4套共性解决方案,打造具备接入核心工业制造设备的船舶基地企业专用物联网平台。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基地企业将加快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公共平台,加快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贸易新模式。推动广船国际构建完善信息化体系、探索应用智能化技术,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黄埔文冲预计在3年内,平台接入基地企业用户达到1000家,为产业基地企业带来综合经济效益不低于5亿元,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向更高技术创新应用发展。
(基地工作站“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供稿)
来源:广东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