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在工业互联网的浪潮方兴未艾之时,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船舶行业应对竞争和挑战的有利选择。
01、应用现状
目前,船舶行业骨干企业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与船舶制造业务融合。
中船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打造了船舶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船海智云”,该平台对生产设备、物流装备、动能源感知设备、中间产品等进行全面物联感知,并提供资源精准对接、协同/联合设计、供应链协同、网络协同制造等服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建立了船舶行业首个自动化立体仓库、构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船舶可视化检验应用,实现了供应链应用上云,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船九院围绕船厂基础设施、高端装备和绿色环保三大船舶建造专业领域,开展船舶行业数字化应用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搭建了产业链、价值链多方协同的行业平台,为行业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应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船舶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船海智云”
工业互联网技术在船舶行业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船厂信息通信网络构建缺乏顶层指导、船舶制造过程海量数据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要求不统一、船舶制造全流程及全产业链数据资源集成度低、企业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缺乏依据等问题,制约了工业互联网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发展。
02、标准现状
“工业互联、标准先行”,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版本1.0)》、《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2.0)》等指导性文件,为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导。截止目前,我国已发布工业互联网标准84项,包括国家标准(GB)76项、联盟标准(AII)8项。
在国际标准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研究制定了工业互联网相关国际标准。
ISO、IEC标准中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主要由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技术委员会(ISO/TC184)、信息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等标准技术委员会研究制定,涉及数据集成、边缘计算、平台使用、数据管理、大数据等领域。ITU标准中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主要由协议和测试规范(SG11)、下一代网络(云)(SG13)、光和其他传送网(SG15)等工作组研究制定,主要分布在传输系统和媒体、数字系统和网络(ITU-T G)、数字化服务网络(ITU-T I)、数据网络、开放系统通信和安全(ITU-T X)、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协议方面、下一代网络、物联网和智能城市(ITU-T Y)等系列标准中。IEEE标准中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主要由大数据和元数据管理、云计算、下一代网络、物联网等技术委员会研究制定,主要涉及大数据、数据管理、网络及联接等领域,具体见下表。
03、展望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产业布局的新方向,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结合船舶行业生产特点,建议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加速船舶智能制造的实现;通过物联建设及边缘应用,打通现场层数据瓶颈;通过供应链协同应用,提高上下游信息共享水平。标准在推进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支撑保障和引领作用。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尚未系统性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标准研究,建议紧密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态势,结合船舶行业特点,加强基础共性、资源聚集与互联互通、业务流程优化与协同、平台开发与运营服务、安全防护等重点领域标准研究,加快促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在船舶行业中的应用实施。
--END--
作者 | 曾红莉
编辑 | 郭娅
来源: 中国船舶标准化